蒲公英故事

愛德華滋(Jonathan Edward)

【智慧的心、燃燒的靈】

(1703~1758)

愛德華滋是一位安靜的學者、有愛心的父親、關心教友的牧師,以及愛神敬畏神的人;但是他卻被誤會成極具煽動力的清教徒傳道人,而他在證道時習慣性的咆哮如雷,常讓人覺得他是在用恐嚇的方式教人悔改。

愛德華滋一七○三年十月五日,出生於康乃狄格州,父親是牧師,外公更是麻省北安浦頓市(Northampton)公理會極受尊敬的牧師,所以他的家庭有極良好的清教徒背景。他是家中唯一的男孩,上下有十個姊妹。

愛德華滋在家中接受教育,很小就學會拉丁文,稍長又學會希臘文與希伯來文,同時對科學和宗教產生很大的興趣。他每天禱告五次,並和一群朋友在沼澤地中建了一座「亭子」(Booth),經常的在那裏研討關於屬靈的問題和禱告,但他承認當時年少好玩,僅以遊戲和娛樂為主。

愛德華滋十三歲就進入耶魯學院深造,花了四年時間完成大學學業,用兩年學習神學,十七歲時悔改歸主。他不滿足於從書本上去認識神,也不想作個象牙塔裏的神學家,也因為這樣,雖然日後他得著極大的祝福,可也遇到無數的屬靈爭戰。在一般的知識方面,愛德華認為「知識」並不是脫離生活的東西,而是人所有的一種感覺,感官的經驗是可以和思想並存的,這種新的認識支配了他餘生歲月中的講道哲學。

當一七二三年一月十二日,愛德華莊嚴地獻身事奉神時,他的生活也起了變化。他訂了一張立志表,把每天要求自己該做的事都列在上面,同時利用它成為約束自己的行為、引導腳步的羅盤,又可以作為靈程進展的一面鏡子。一七二七年二月,愛德華滋被按立為外公的助理牧師,並在同年與莎拉.皮里彭特(Sarah Pierrepont)為妻。他們一共生了十一個孩子,儘管他每天得花上十三小時在研經上,他每晚必在孩子的床前與他們歡聚一個小時,與妻子的相處也很快樂,他的家庭生活就是神的恩典與良善的最佳見證。

愛德華滋的外公所羅門.史托德在一七二九年歸主,他自然晉升為該堂的牧師,也就是波士頓以外最重要的教堂。他在牧會的感受上,覺得教友的死氣沉沉,是與講道者的生命有關,又與信徒對真正的悔改重生有關。於是他要求會友不可以只在口頭上承認教義,更應該從心裏去體驗神的生命。他的教會不接受「半路教友」領受聖餐及教會裏的選舉。所以常常發生牧師與會友的衝突。

然而,愛德華還是堅信一個人必須用心靈才能體驗神的真理。於是在一七三四年,他就開始傳講一系列有關因信稱義的道理,他並不怕向他的教友傳講較生硬穩固的教義,而聖靈也開始動工,第二年,他看見有三百多人真正的悔改加入教會,因而觸發了一些重大事情,成為一七二五到一七六○年的「大復興」時期,美國殖民地早期的屬靈運動

但是大復興很快的出現「過熱」的現象,撒旦偽裝的祝福也侵入這屬靈的運動中。喬治.懷特腓也在一七四○年加入復興的行列,但是他和愛德華滋一樣,並不鼓勵信徒在聚會中暈倒、恐懼叫喊、全身搖動等過度狂熱的活動。反對宗教狂熱的牧師就開始批評愛德華滋,指控他引導會眾走入迷途,愛德華滋只好寫了一本「聖靈動工的特殊表徵」來告訴會眾如何分辨真正的聖靈動工

愛德華滋非常關心失喪者的救恩,他既不認同過去他外公為那些沒有得救的人廣開教會的大門,就堅決不接納沒有救恩把握的人成為他的會友,這樣做法在當時代是非常大膽的,也是會引起多數教會領袖反對的,果然,經過兩年的劇烈爭論和討論,最後他們決定解除愛德華滋的牧職,於是一七五○年七月一日,愛德華滋作了他離職前的最後一次證道,離開了他的教會

回顧歷史,證明愛德華滋是對的,那些在美國殖民地中,凡反對聖靈動工及拒絕查驗會友屬靈經驗的教會,最後都改變信仰,成為自由派的教會。愛德華滋帶著他的大家族移居到麻省的史托克勃里奇鎮(Stockbredge),擔任專門向印第安人傳道的宣教士,雖然生活變得艱難一點,但神的眷顧使他們在生活上沒有缺乏,愛德華滋也正好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研究和寫作

在史托克勃里奇的幾年(1751~58),愛德華滋寫了好幾本最重要的書,一七五七年他被提名為普林斯頓學院的院長。第二年他正式接受這分工作,但也在同年在天花侵襲他所住的地區時,他也受到感染,終在一七五八年三月二十二日蒙主恩召


默想:敢於揭發教會中罪行的證道,才能被神用來贏得成千上萬的人進入祂的家中。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