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354~430)
奧古斯丁的父親巴特斯是一個脾氣暴噪的異教徒,母親則是一個溫柔善良的基督徒。在奧古斯丁學會講話的年紀,他的母親就教導他如何向神禱告,因此無論日後他變得多壞,他都沒有忘記「耶穌基督」這名字。
奧古斯丁雖然不熱衷上學,卻以第一名成績從小學畢業。十六歲時遠離家鄉去上中學,在一群壞朋友的帶領下,他沉溺於尋歡作樂、荒旦度日。雖內心有很深的罪惡感,卻無力從邪惡的享樂中跳脫出來,老師們的荒淫行為,更讓他感到痛苦而無助,所以他一直都很不快樂。唸完中學回到家鄉,有一年的時間他無所事事,更加墮落,他的父親只好籌錢讓他進迦太基大學修習法律。
迦太基是個海港,有世界各地來的人,這地方充滿了罪惡。在完全無人管束的情況下,奧古斯丁陷入極深的情慾捆綁。他雖知道沒有主的心靈是虛空的,但他卻討厭思想主的名,討厭聽到信仰的事,討厭基督徒純潔安靜的生活,最後終於和一位女子同居。儘管如此,他在課業上、學校生活上都是活躍的,被推為學生領袖,這樣一來,他更自高自大了。他在大學裏結交一群無神論者,這些人灌輸給他的思想,正合了他當時黑暗光明並存的心態,他再也不必為罪中之樂有罪疚感。整整九年的時間,他的生活像浪子一般,靈裏完全的空虛,而他已死的心靈只有二十八歲。
他的父親在母親殷切的禱告下,臨終前接受了主耶穌為救主。父親死後,母親無力承擔他的學費,於是他回到家鄉開辦學校。他的母親最清楚他得罪神的生活行徑,所以經常警告他,他卻嘲笑母親的信仰,並遠離他的母親。他的母親為他傷痛而流淚,為他俯地禱告神,都無法打動他堅硬的心。
直到有一天,他的一位從小一起長大、感情很深的好朋友忽然過世,他才面對無助的「死亡」問題,思想起生命的意義。經過一段長時間的思考,他終於發現那些摩尼教(無神論者)所說的一切都非常荒謬。他回想起小時候母親的禱告,為了他,母親日夜的祈禱,過去她期待兒子能成為世上的偉人,如今她只期待兒子在神國裏作一個平凡的聖徒。
當他厭倦了迦太基的教學生涯,他撇下母親來到羅馬,卻在羅馬生了一場大病,幾乎帶罪死去;後來他又去到米蘭。在米蘭他認識了安波羅修(Ambrose)主教。放蕩多年的生命,漸漸被引領回到主面前。一開始,他只想聽聽這位知名講員的講道方式,後來真的進入真理的話語中。
雖然此時的奧古斯丁願意相信神,但他卻不禱告。他過去的舊習、罪惡,常縈繞在耳旁,使他無法專心尋求神。直到有一天,他聽見一個類似小孩的聲音告訴他:「拿起來唸!」他翻開聖經,映入眼廉的是羅馬書十三章13~14節。這時他心中忽然充滿喜樂,一切的疑慮都成過去,他興奮的去見他的母親,一生為他禱告的母親,喜極而泣。
主後三八七年的復活節奧古斯丁受浸,並準備回非洲老家,在羅馬等船期的時候,他的母親病倒了,並很奇妙的安息主懷。這一位偉大的母親,既賜肉身的生命給奧古斯丁,又藉禱告賜給他重生的生命。
奧古斯丁在母親去世後,回到非洲。他熱切愛主,與一群基督徒朋友住在一起,立志過簡樸、純潔、順服的生活,他的生活就是禱告、讀經、工作、服事人。他更把屬靈的經歷撰寫成冊,共著有三百冊的著作:如《懺悔錄》、《神之城》、《創世記略解》..他思想敏銳、出書的速度很快,在他思想中閃過的亮光,都是寫書的素材,他真成了屬靈的偉人。他享年七十六歲。
默想:奧古斯丁說:「神啊!我乃為祢而造的,除非能安息在祢的裏面,不然,我就不得安息。」